华夏企报网-移动版 首页

王科:我对这座城市最好的热爱,就是让它美出自己的风格

2019年03月14日 16:12 来源:华商新闻网

从矿山老板,到致力打造一个“中国西部花园”的环境保护者,王科的转变,是因为一部纪录片。

2015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了一部三集纪录片:《中国威尔逊》。一座隐藏在中国西部的深山里的、五彩斑斓的植物王国呈现在王科的眼前。

而记忆,将王科拉回到20年前。

那是一份属于80后的童年:山里有泉水、坡上有野味、河里有鱼虾、四季有色彩。

让王科心痛的是:这些童年时最常见的景致,正在逐步远离、甚至消失。

“我们坐拥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却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研究措施,反倒有不少物种消失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

重识西部:家乡竟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宝藏

这部记录片对王科的触动很大。他甚至当即决心停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开矿事业。

“在威尔逊来中国之前,英国的植物种类总和不超过1500种。威尔逊将中国西部大量的植物样本带回了欧洲,使得他们的物种愈加丰富。我们现在很喜欢的不少欧美的花卉 、水果,很多都来自中国。”

例如在欧洲享有盛誉的“帝王百合”其实是来自我们西南的岷江百合。19世纪后期,由于百合病毒病的蔓延,使大多数百合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到20世纪初,欧洲利用原产我国的岷江百合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从而使百合在世界园林中重放光彩。

“新西兰的奇异果倍受喜爱,但其实欧洲之前根本没有这个水果。”

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世界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 

西部之美:谁来认识她、传播她?

城市化的进展,让我们无暇顾及植被的保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城市的美,恰恰与它的特质休戚相关。

对一座城市的初印象,需要通过建筑、道路和城市绿化来构建。王科说:“中国的城市属性物质较弱——所以我们在上海或是成都,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景致。”

王科认为,城市的绿化应该与地域特质、城市文化属性、气质以及建筑相结合。同质化是不可取的。因此,他打算在成都做几条城市大道的样板出来。“就用我们成都当地的植物,便可以打造一个三季彩林,四季花开,色彩斑斓的城市来。既成都、又好看。”

或者,我们还可以造一座威尔逊花园?保护都是从认知开始的。只有当我们足够认识到自然的美,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它。

汇聚英才:理想的路上总有人携手同行 

图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决定要做威尔逊花园的时候,王科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人:印开蒲。

这是一位成都的植物学家。他用27年的时间,去追寻威尔逊的足迹,在威尔逊的1000余张照片中历尽艰难拍到了250张与之对应的新照片,使人们得以领略中国西部地区百年时空的变与不变。现在,印开蒲是王科项目的特聘专家。

之后,王科又组建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包括:总裁王韬、工程副总裁曾铮、品牌运营总监许倬娅、开发部经理陈梦瑶、行政人事部经理皮紫璇等。在项目正式启动前,王科还组建了一个17人的调研团队。历时一年多,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收集相关的素材。

他还充分整合了自己所需的资源,将多家优秀的公司/机构纳入项目之内,由此形成了由成都威尔逊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亚太旅游联合会/APTO搭建桥梁、中信正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粮食加工、四川盛世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农业四川禾晟德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开发精品花材、同济大学提供科研支撑、四川众生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健康保障、成都尚高乐教育管理公司负责人气聚集的完整产业链。

从0到1: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见证

图片

聊起植物的知识,如今的王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然而让人意料之外的是,王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专业,此前毫无植物研究相关知识和经验。

这是付出的结果。

王科考察过所有中国现有的花园。每到一座城市,都会研究它的建筑风格和城市绿化。两年的时间里,王科和他的团队考察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英国女王花园……全世界有名的植物园都去过。此外,王科还会特别观察中国文创项目的呈现形式、特色风格和营利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王科还特别考察了台湾的生态农业。

图片

所有的考察,回来后都会写成研究报告。那份冲动的热爱已经变成梦想,正在逐渐成形。

“忙成这样,那您之前的10多个产业怎么办?”

“卖掉了。”

最好的保护:是让科研回归土地,让产品走向市场

王科的理想有点大。

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处风景,而是整个西部的生态。

“我们也不乏专家在生态方面的努力,印开蒲教授就是一位典型。”但目前为止,这些工作仅限于生物研究所的教授们,工作重点也仅限于保护、记录和研究,是非常小众的。这样的工作模式,甚至连科普都很教条化,在商业开发上更是严重缺乏。

“我们的政府,也在扶贫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但王科对于自己在甘孜地区的一次扶贫参观印象深刻。当地政府给老百姓发了不少猪仔,前脚还没走出村子,后脚,一个大爷就把猪仔抱到小卖部去换酒喝。大爷给王科的回答让他震惊:“大家都养猪,那价钱肯定很低啊!还得花那么多粮食来喂养,等长大了连粮食钱都赚不回来,还不如现在卖了换酒喝。”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这本就是市场规律。”王科认识到,要让一个贫困地区真正富足起来,粗放式的扶贫工作是不可能达到的。

“那么我要做的,就是这个桥梁。”

让科研成果被普罗大众熟悉、喜爱,让科研价值更具经济价值——王科觉得,这就是自己这个“桥梁”的作用。王科甚至已经规划好,项目收益的15%,将无条件投入到科研中去。

天府·龙门阵:让成都美得独特

图片

一幅中国西部国际级田园综合体的蓝图徐徐展开——

天府·龙门阵,一个让成都美得独特的项目。这个项目里,包含了天府画卷和威尔逊花园两个版块。天府画卷,意在打造一个具有名片属性的地标。

项目将集结四川独有的餐饮、建筑、休闲方式、文化艺术、风俗节庆等多重元素。这里是成都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独属成都的符号。

为了更好地运用成都元素,王科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巴蜀建筑科技研究组,抽取传统巴蜀建筑的线条及典型建筑符号,呈现一个有巴蜀特色的新式建筑。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组员们还特别学习了新徽派和新苏派的建筑处理手法。

天府画卷很快就会进入全面筹建阶段,预计在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项目了。而威尔逊花园,王科表示将按照世界顶尖的植物园进行打造。

“城市的园林打造应该是多维化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植物的管理,甚至连修剪都没有做到位。”王科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需要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要有园艺设计师来规划它的美感、植物学家和艺术家来构造它的色彩和气味、园艺师来精心修剪树木,为了给参观者一个愉悦的心情,甚至还需要有心理学家提供专业的见解。

“在威尔逊花园,将是一次全方位的生态美学体验。”王科说,美好的体验才更具有感染力——当我们开始享受与植物相处的时光,自然会用加倍的耐心去呵护它成长。

“中国在50年以前就应该有这个项目了。”今天,王科,一个敢于放下一切的执行者,终于开了这个头。

见证这一切的时间会来得很快:两年后,王科的初步构想将基本呈现并向公众开放;王科和他的伙伴们将用8年的时间、分5期,为成都构建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新坐标。让那些美好的记忆,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华夏企报网]
免责声明: 文章转载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文章涉嫌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网!

王科:我对这座城市最好的热爱,就是让它美出自己的风格

从矿山老板,到致力打造一个“中国西部花园”的环境保护者,王科的转变,是因为一部纪录片。

2015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了一部三集纪录片:《中国威尔逊》。一座隐藏在中国西部的深山里的、五彩斑斓的植物王国呈现在王科的眼前。

而记忆,将王科拉回到20年前。

那是一份属于80后的童年:山里有泉水、坡上有野味、河里有鱼虾、四季有色彩。

让王科心痛的是:这些童年时最常见的景致,正在逐步远离、甚至消失。

“我们坐拥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却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研究措施,反倒有不少物种消失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

重识西部:家乡竟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宝藏

这部记录片对王科的触动很大。他甚至当即决心停掉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开矿事业。

“在威尔逊来中国之前,英国的植物种类总和不超过1500种。威尔逊将中国西部大量的植物样本带回了欧洲,使得他们的物种愈加丰富。我们现在很喜欢的不少欧美的花卉 、水果,很多都来自中国。”

例如在欧洲享有盛誉的“帝王百合”其实是来自我们西南的岷江百合。19世纪后期,由于百合病毒病的蔓延,使大多数百合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到20世纪初,欧洲利用原产我国的岷江百合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从而使百合在世界园林中重放光彩。

“新西兰的奇异果倍受喜爱,但其实欧洲之前根本没有这个水果。”

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世界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 

西部之美:谁来认识她、传播她?

城市化的进展,让我们无暇顾及植被的保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城市的美,恰恰与它的特质休戚相关。

对一座城市的初印象,需要通过建筑、道路和城市绿化来构建。王科说:“中国的城市属性物质较弱——所以我们在上海或是成都,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景致。”

王科认为,城市的绿化应该与地域特质、城市文化属性、气质以及建筑相结合。同质化是不可取的。因此,他打算在成都做几条城市大道的样板出来。“就用我们成都当地的植物,便可以打造一个三季彩林,四季花开,色彩斑斓的城市来。既成都、又好看。”

或者,我们还可以造一座威尔逊花园?保护都是从认知开始的。只有当我们足够认识到自然的美,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它。

汇聚英才:理想的路上总有人携手同行 

图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决定要做威尔逊花园的时候,王科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人:印开蒲。

这是一位成都的植物学家。他用27年的时间,去追寻威尔逊的足迹,在威尔逊的1000余张照片中历尽艰难拍到了250张与之对应的新照片,使人们得以领略中国西部地区百年时空的变与不变。现在,印开蒲是王科项目的特聘专家。

之后,王科又组建了自己的核心团队。包括:总裁王韬、工程副总裁曾铮、品牌运营总监许倬娅、开发部经理陈梦瑶、行政人事部经理皮紫璇等。在项目正式启动前,王科还组建了一个17人的调研团队。历时一年多,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收集相关的素材。

他还充分整合了自己所需的资源,将多家优秀的公司/机构纳入项目之内,由此形成了由成都威尔逊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亚太旅游联合会/APTO搭建桥梁、中信正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粮食加工、四川盛世佳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农业四川禾晟德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开发精品花材、同济大学提供科研支撑、四川众生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健康保障、成都尚高乐教育管理公司负责人气聚集的完整产业链。

从0到1: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见证

图片

聊起植物的知识,如今的王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然而让人意料之外的是,王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专业,此前毫无植物研究相关知识和经验。

这是付出的结果。

王科考察过所有中国现有的花园。每到一座城市,都会研究它的建筑风格和城市绿化。两年的时间里,王科和他的团队考察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英国女王花园……全世界有名的植物园都去过。此外,王科还会特别观察中国文创项目的呈现形式、特色风格和营利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王科还特别考察了台湾的生态农业。

图片

所有的考察,回来后都会写成研究报告。那份冲动的热爱已经变成梦想,正在逐渐成形。

“忙成这样,那您之前的10多个产业怎么办?”

“卖掉了。”

最好的保护:是让科研回归土地,让产品走向市场

王科的理想有点大。

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处风景,而是整个西部的生态。

“我们也不乏专家在生态方面的努力,印开蒲教授就是一位典型。”但目前为止,这些工作仅限于生物研究所的教授们,工作重点也仅限于保护、记录和研究,是非常小众的。这样的工作模式,甚至连科普都很教条化,在商业开发上更是严重缺乏。

“我们的政府,也在扶贫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但王科对于自己在甘孜地区的一次扶贫参观印象深刻。当地政府给老百姓发了不少猪仔,前脚还没走出村子,后脚,一个大爷就把猪仔抱到小卖部去换酒喝。大爷给王科的回答让他震惊:“大家都养猪,那价钱肯定很低啊!还得花那么多粮食来喂养,等长大了连粮食钱都赚不回来,还不如现在卖了换酒喝。”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这本就是市场规律。”王科认识到,要让一个贫困地区真正富足起来,粗放式的扶贫工作是不可能达到的。

“那么我要做的,就是这个桥梁。”

让科研成果被普罗大众熟悉、喜爱,让科研价值更具经济价值——王科觉得,这就是自己这个“桥梁”的作用。王科甚至已经规划好,项目收益的15%,将无条件投入到科研中去。

天府·龙门阵:让成都美得独特

图片

一幅中国西部国际级田园综合体的蓝图徐徐展开——

天府·龙门阵,一个让成都美得独特的项目。这个项目里,包含了天府画卷和威尔逊花园两个版块。天府画卷,意在打造一个具有名片属性的地标。

项目将集结四川独有的餐饮、建筑、休闲方式、文化艺术、风俗节庆等多重元素。这里是成都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独属成都的符号。

为了更好地运用成都元素,王科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巴蜀建筑科技研究组,抽取传统巴蜀建筑的线条及典型建筑符号,呈现一个有巴蜀特色的新式建筑。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组员们还特别学习了新徽派和新苏派的建筑处理手法。

天府画卷很快就会进入全面筹建阶段,预计在明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项目了。而威尔逊花园,王科表示将按照世界顶尖的植物园进行打造。

“城市的园林打造应该是多维化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植物的管理,甚至连修剪都没有做到位。”王科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需要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要有园艺设计师来规划它的美感、植物学家和艺术家来构造它的色彩和气味、园艺师来精心修剪树木,为了给参观者一个愉悦的心情,甚至还需要有心理学家提供专业的见解。

“在威尔逊花园,将是一次全方位的生态美学体验。”王科说,美好的体验才更具有感染力——当我们开始享受与植物相处的时光,自然会用加倍的耐心去呵护它成长。

“中国在50年以前就应该有这个项目了。”今天,王科,一个敢于放下一切的执行者,终于开了这个头。

见证这一切的时间会来得很快:两年后,王科的初步构想将基本呈现并向公众开放;王科和他的伙伴们将用8年的时间、分5期,为成都构建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新坐标。让那些美好的记忆,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王科热爱风格 责任编辑:华夏企报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华夏企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企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企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华夏企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